NavalArt
评价数不足
【原版】第十三号型驱潜艇(K8)
   
奖励
收藏
已收藏
取消收藏
Vehicles: Torpedo Boat
文件大小
发表于
3.230 MB
2024 年 3 月 31 日 上午 7:15
1 项改动说明 ( 查看 )

订阅以下载
【原版】第十三号型驱潜艇(K8)

描述
Crux Shipyard出品。Higgins-PT(Steam ID: Higgins)版权所有。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一切商用。严禁用我们的作品乱改熊船发视频等行为。

历史介绍及设定
第十三号型驱潜艇(K8型)是日本海军的一级驱潜艇。共建造了15艘,其中9艘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
根据昭和14年(1939年)的计划,预计建造4艘;昭和15年(1940年)的临时军事费用中计划了7艘;昭和16年(1941年)的舰艇制造费中又计划了4艘。这些驱潜艇预计在1941年11月前完工。这些舰艇从1940年7月到1942年1月陆续竣工。虽然它们主要是为了沿海防御而建造的,不是为了远洋而设计,但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这些艇也执行了远洋船舶护航任务。其对空装备相当简陋,原计划仅装备一门高射炮和一座13毫米双联机枪。不过,考虑到日本海军早期驱潜艇仅装备机枪,这已是大幅进步。尽管后来增设了25毫米机枪等装备,大多数损失的小艇都是被航空攻击摧毁的。兵装上,它们在前甲板装备了无甲高射炮,后甲板则装备了深水炸弹。
其中第15号与第18号分别与其他舰艇共同击沉了加托级潜水艇“哇胡”号和“安巴杰克”号,第24号单独击沉了潜艇“特里顿”号。
第二十八号型和第六十号型驱潜艇在船体形状、结构和装备上进行了简化。尽管在日本海军的舰艇分类中,从第28号到第59号和第60号、第61号、第63号都被归类为第十三号型(第13号除籍后改为第十四号型)。
在1938年(昭和13年)的第四次补充计划中启动了本型舰的设计。考虑到日本海军驱潜艇通常要求20节以上的速度,这导致船体需要轻量化,采用薄板结构,引擎也需要轻量化且大马力,这些设计不利于量产。本计划特别要求“能够快速建造”。船体设计采用了减少部件和简化组装过程的方式,使用了厚板材料,使得即使是小型造船厂也能进行建造。为了保证水下听音设备的性能,设计上选择了较深的吃水,这也适合安装大型柴油引擎。为了降低重心,采用了非常厚的船底外板,并安装了约10吨的固定配重,这样良好的稳定性和凌浪性得到了保证。为了改善居住性和凌浪性,船体尺寸有所增加,排水量在公试状态下达到460吨,是第4号型的约1.5倍。
机械方面,采用了商船型的中级型柴油引擎,要求的最高速度降低到16节,需要1700马力的双轴推进。航续距离在14节速度下可达2000海里,在太平洋战争中这种航程使其能够执行远距离护航任务,受到好评。
武器上,从传统的40毫米机枪转换为装备8厘米高射炮,同时配备了13毫米双联机枪。对潜装备包括九四式投射机和九五式深水炸弹。无线电装备包括特种发射机和接收机,部分舰艇还增加了特别的接收机和中波无线电话设备。
第13号竣工后不久,驱潜艇从特务艇的一种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舰艇类型,并组建了驱潜队(每队3艘)。因此,指挥官将乘坐其中,舰装发生了变化。舰长的室内被改为备用室,而在上甲板的舰桥结构内新设了舰长室。原本位于舰桥结构物内的厨房被移至舰桥后方、烟囱前方的上层建筑中。这样,厨房烟囱的位置也从靠近桅杆的地方改为了烟囱前面。
本舰于1940年7月15日在鹤见竣工。隶属横须贺,1941年3月31日加入第2驱潜队。1943年4月3日,在岩手县海域被美国潜艇皮卡雷尔(SS-177)发射的鱼雷击中沉没,5月1日被除籍。
总体数据
标准排水量,吨:438
满载排水量,吨:460
长度,米:
水线长49.0
总长51.0
宽度,米:6.70
吃水深度,米:2.75
轴数:2
动力装置:柴油机
功率,马力:1700
最大速度,节:16
续航里程 2,000海里/14节
燃料 重油30.0吨’
武器装备:

1 x 1 - 76/40 11式
2 x 1 - 13.2/76
3 x 1 96式25mm炮
4 x 九五式爆雷发射架
电子设备:93式声纳,93式水听器
船员编制:68人

舰船特色
沿海防卫的利刃 —— 作为专门为沿海防御而设计的驱潜艇,第十三号型驱潜艇充分体现了在较小排水量中实现高效率对潜作战的能力。
多面手的最终演绎 ——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这些舰艇不仅执行了沿海防御任务,还承担了长距离海上护航和反潜任务,成为了真正的多面手。
简化中的创新 —— 为了应对战时急需,第十三号型驱潜艇采用了简化的设计和建造方法,使得即使是小型造船厂也能快速建造,体现了在紧急情况下的创新思维。
绝对精确 —— 以历史照片与图纸为基础,该件以高精度还原了改造后的K8

定价
只需您的一个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