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ter-Strike 2

Counter-Strike 2

36 个评价
F.Notes - CSGO Rank理论
由 Fantasy 制作
定位自己,让Rank不再模糊。
也可到此查看:
http://tieba.baidu.com/p/4548367333
(贴吧为旧版本,不更新)
   
奖励
收藏
已收藏
取消收藏
前言
最近为了刷勋章,开始打匹配,从4月10日至今5月27日,将近1个月。我从白银4一路升级到双AK,经历8个等级,总计115场胜利。并derank实验2次,平局实验2次,被T实验1次。

由此我得出一套Rank匹配机制的理论。
基础理论
  1. 胜利,加elo,加成幅度根据队伍rating排名、RWS(MVP)。
  2. 失败,减elo,减少幅度根据队伍rating排名、RWS(MVP)。
  3. 平局,根据两队rating、RWS(MVP)排名加减elo。
  4. 被T,减elo,根据队伍rating、RWS(MVP)排名。
  5. 所有elo变化,在比赛结束后计算。
扩展1
  1. 一场由valve撮合的比赛,会以elo为范围,以Skill匹配玩家,试图得到势均力敌的比赛。
  2. 技巧值Skill:在同一rank等级的玩家水平有高有低。大致分为,高、中、低。
Skill(技巧值)
高:
这类玩家的真实水平高于当前Rank组,通常高出1~N个等级,都归纳在此类别。
这类玩家通常需要在当前Rank组胜利5~10场后才会升Rank,但也是一级级升,定级时除外。

“高”没有Carry,多数会输掉比赛。
连败:Skill归纳为“中”。
连胜:会被“高匹”,赢下升级局会升Rank。
因此“高”想要升级必须连续Carry,赢得胜利。
“高”通常都不会匹配到和他一个水平(Skill)的队友,这就是所谓的“坑”。

PS:同Rank的Skill高中低差异较大,不同Rank(2~3级以内)“中”的差异却很小,而“高”即使Carry比自己Rank高1~2级的比赛,也只会升1级,然后又需要5场连胜。这也是“坑”的原因之一,同Rank差异过大,不同Rank差异过小。


中:
符合当前水平组的玩家。

“中”连续维持中庸的表现,胜负通常不取决于自己,胜负结果对这类玩家的影响较大。
连胜:Skill归纳为“高” 。
连败:Skill归纳为“低” 。
“中” 在归纳为“高” 时,如果无法Carry队友,会让比赛的胜利变得困难,因为对面也有一个“高” 。
“中” 在归纳为“低”时,实际队伍的整体实力高于对面,因此容易赢下比赛。

处在“中” 的玩家会感到瓶颈,never rank up。


低:
低于当前水平组的玩家,例如快降级的玩家,或者原本是被Carry上来的玩家。

Skill“低”的玩家在游戏中连续维持垫底的表现,即使连胜也不会很快升级。
连胜:Skill会归纳到“中”。
连败:会被“低匹”。输掉降级局会降Rank。



低匹:
文中所说的“Skill”是在所有队员为同Rank的基础上。但是实际单排会匹配到不同的Rank。如果“高”连败后归类为“中”。会作为Skill“中”匹配,但是如果没有这种队伍,则会被“降级匹配”,依然归类为“高”,队友和对手的Rank都会降低。这种情况称为“低匹高排”
高匹:
同理也有“升级匹配”,队友和对手的Rank都升高1~3个等级。通常这种就是“高匹升级局”。
如图:



降级容易,升级难
从高到低,甚至降级,derank只需5场左右,是非常快的。
而从低到高,甚至升级,至少需要连胜5场,间隙胜利8~20场左右。


derank实验
从双AK降至AK2,最快只需5场。顺序是“高>中>低>低匹中排>低匹降级局(高排)”
升降理论
在升级局时注意自己的Skill,表现出该Skill应有的战绩。胜利后在下一Rank会被同样归类。
如果表现低于现有Skill,胜利后在下一Rank的Skill可能会降低。

以下情况,自身Skill为“低”。极易降级、较难回升。
“低”被低匹中排
“低”被中匹低排
“低”被高匹低排※

多局表现为低,但依然连胜,升级局胜利后:升级后Skill归类为低,极易降级。
降级局失败并归类中以下:降级后Skill归类为低,较难回升。

※:在升级局才会遇到的情况,降级局不会出现。
Skill“低”的降级局只有中匹和低匹,不会出现高匹。

以下情况,自身Skill为“中”。容易降级,较易回升。
“中”被低匹高排
“中”被中匹中排
“中”被高匹低排

多局表现为中,但依然连胜,升级局胜利后:升级后Skill归类中,容易降级。
降级局失败并归类中以下:降级后Skill归类为中,较易回升。

以下情况,自身Skill为“高 ”。不易降级,容易回升。
“高”被低匹高排
“高”被中匹高排
“高”被高匹中排
“高”被高匹高排

多局表现为高,升级局胜利后:升级后Skill归类高,不易降级。
降级局失败并归类中以上:降级后Skill归类为高,容易回升。

通常出现“低匹”现象,输掉比赛并归类为“低”很可能会加快降级或直接降级。下一场是“降级局”的概率会变高。



通常情况:

升级后Skill高为例:
(低匹降级局>低匹)>低>中>高>(高匹>高匹升级局)
降级>>>>>>>>>>>>>>>>>>>>>>>>>升级

这是单排通常的升级流程,并不完全有序,根据实际匹配可能出现差异,详细参考上文。



降级局常为低匹 ,升级局常为高匹。

若非如此,请参考以上列举。
高匹升级局、低匹降级局
高匹升级局:
“高”将要升级时通常会匹配到比当前Rank高1~3级的队友。在比赛中表现自己。

如果在这样的比赛中Skill依然归类为高,那即使输也影响不大,反之如果赢了多数会升Rank,(如果没有升,下一场是关键升级局。)

Skill为中时
赢下比赛,在几场连胜后升Rank。
输掉比赛,会匹配到原来的队友(高匹解除)。

Skill为低时
赢下比赛,在几场连胜后会升Rank。
输掉比赛Skill会归类为中,匹配到原来的队友(高匹解除),或比原来低Rank的队友(低匹高排)。
甚至是可以打酱油的队伍,因为有Skill高的人carry你了。

这种比赛是关键局,称之为“高匹升级局”,所谓的“坎”。

低匹降级局:
同理:
Skill低的玩家在连败后会被“低匹”,遇到比自己低1~3级的队友,如果输掉比赛,通常会降Rank。(如果没有降Rank,下一场是关键降级局。)称之为“低匹降级局”。
定位自己
Valve在配对比赛时会以Elo为范围,通过玩家的Skill尽可能平衡双方差距。获得势均力敌的对抗结果。

因此,在你单排时,通常的队伍配置是,1个大腿(Skill高),1个垫底(Skill低),3个平庸的(Skill中),两队都是如此。

自己处在当前Rank的什么位置(Skill),从自己的比赛表现、战绩。以及队友、对手的Rank就可以察觉。
扩展2:开黑
  1. 当5个同样Rank的“高”开黑,会匹配到同样的队伍,甚至高于此Rank的队伍(高匹)。容易赢
  2. 当5个同样Rank的“中”开黑,会匹配到同样的队伍,或者高低不等Rank的队伍。容易输
  3. 当5个同样Rank的“低”开黑,会匹配到同样的队伍,甚至低于此Rank的队伍(低匹)。容易被虐

人为制造出某一Rank的“高匹升级局”,赢下比赛并归类为中、高,升级会变快。
人为制造出某一Rank的“低匹降级局”,输掉比赛并归类为中、低,降级会变快。
补充
rating:
是一个综合标准,你可以下载CSGO Demos Manager[www.csgo-demos-manager.com],这个软件会分析每个demo中的每位玩家的rating。根据每回合击杀,每回合死亡,每回合助攻,总伤害等等指标计算得出。

最新的HLTV也用这些指标来记录职业选手的表现。


elo算法:
这一个月我做了很多套实验,比如连续的平局实验、交叉胜负被T实验等等,另外一年前我就研究过elo算法。具体可以看这:
http://tieba.baidu.com/p/3700598499?pid=66993595580&cid=0#66993595580


Skill(技巧值):
官匹的最核心隐藏值,现在也被Faceit借鉴,作为匹配的参考值,Faceit的Skill甚至分为10级,更为细分,匹配也更平衡。


Rank模型:


S0=低于当前Rank Skill1(低)的分组,非常容易降级。如果处于重定级状态可能一次降多级。
S1=Skill1(低)
S2=Skill2(中)
S3=Skill3(高)
SX=高于当前Rank Skill3(高)的水平,非常容易升级,如果处于重定级状态可能一次升多级。

每次升Rank都会重新分配Skill。


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Rank最大可以跨越5级。因此官匹Rank实际不是用来衡量玩家水平的,而是为了匹配平衡存在的。
举个例子,菊花到大地球就是5级的跨度。

一个大地球的S0(准降级),相当于小地球的S1(低)、大老鹰的S2(中)、小老鹰的S3(高)、菊花的SX(准升级)。当然实际情况是,降级和升级后,Skill都会重分配,并不是按阶梯顺延。

如果我们将Skill“中”作为一个Rank的参考值,那么这个大地球的实际Rank应该是大老鹰的S2(中)。他只有处在大老鹰的时候才是最平衡的。相反如果低于大老鹰,就会打的比较轻松,比如在菊花就是能Carry的大哥SX,而到了大地球S0,就只能看队里大哥的脸色输赢。
3 条留言
dawaste 2020 年 3 月 26 日 上午 8:39 
Thanks
Na´Vi的Zues本人 2020 年 1 月 4 日 下午 7:38 
nice job
LucY as NT 2018 年 10 月 4 日 下午 2:46 
its really making sense